——访日本顺天堂大学Shuichiro Shiina教授
第25届APASL年会期间,来自日本东京顺天堂大学医学部的Shuichiro Shiina教授在Presidential Plenary环节报告了该院的射频消融(radiofrequency ablation,RFA)培训计划,并在大会现场与我们分享了他在日本使用RFA治疗肝细胞癌(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,HCC)的相关经验。
尽管RFA作为肝脏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应用了多年,但该方法的疗效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者的能力。不同术者和不同机构的RFA技术和疗效都有不同。Shiina教授所在机构是日本RFA治疗量最大的研究中心。在接受《国际肝病》采访中Shiina教授介绍到,日本在1999年开始开展RFA治疗,由于HCC在日本的早期诊断率高,高达50%的HCC患者可接受RFA治疗,而在他那里接受RFA治疗的新诊断HCC比例高达90%。近十年来,随着多种先进的辅助技术的引入,如多模式融合成像、超声对比剂以及精密的设备和装置的应用,RFA领域有了很大的进步。
Shiina教授称,相比于外科手术治疗HCC,RFA具有明显优势,“首先,创伤小,尤其对于一些特殊患者,如>85岁的老老年患者,进展期肝纤维化或并发心肺功能不全者应优先考虑RFA治疗。再者,对于复发患者可重复RFA操作,而仅约20%的外科术后患者可耐受再次手术。在我们的研究中心,复发患者中几乎90%都可再次用RFA治疗”。
RFA治疗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该中心10年RFA经验显示,通过CT 检查确认约99.4%患者肿瘤被完全清除。在一项为期38.2个月的随访研究中发现,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0.2%和27.3%。另一方面,Shiina教授介绍道:“近年来RFA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显著下降,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出血(腹腔出血或者血胸)的发生率目前低于0.5%。”
在采访最后,Shiina教授也指出在RFA治疗后如何评估HCC复发以及死亡的风险。“HCC复发有两种形式。其一是远处复发,其二是原位肿瘤进展和原位复发。对于前者,肿瘤的大小、数量和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原位肿瘤显著相关。而后者,肿瘤的大小是主要因素。总之,在日本,年龄、HCV感染、肿瘤大小和数量以及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水平如AFP-L3等因素与生存率密切相关。”
为将该院的RFA先进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大家,顺天堂大学举办了6期RFA培训班,每期为期2天。培训项目包括全面深入的授课、实际操作和病例讨论。授课内容包括RFA现状、RFA装置、超声检查等。实际操作中,第一天的课程将介绍3个计划行RFA的患者的病历资料,学员可对其进行超声检查;第二天则将对这3个病例实施RFA治疗,涉及人工腹水技术、对比增强超声引导和融合成像等技术。病例讨论中,将组织大家对来自学员的12个困难病例进行学习和讨论。
该培训班受到了广泛好评,会后反馈极佳,已有一票难求的趋势。据Shinna教授在大会上介绍,未来该医院还计划开设长达2周的长期培训班,并且将对外国医生开设国际性培训项目(首期国际培训班已于2015年12月成功举办)。